拉美加密全景:宏觀環境的極致適應 穩定幣的就地創新
《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揭示:五百年來,舊殖民主義與新殖民主義先后把拉美變成“專門輸血”的外圍,資源越富饒,血管越被切開。今天,Blockchain的自主節點、開源代碼與分布式賬本,為拉美提供了重建“血液循環系統”的技術可能: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的開發者正發行比索、雷亞爾計價的本地穩定幣,用智能合約把跨境手續費壓到分厘,讓僑匯、貿易融資不再必經美元清算。
正如任何一場技術革命,總有人迅速擁抱新事物,而大多數人要么無法理解,要么對變革心存畏懼。在拉美地區,“Crypto”或“穩定幣”這兩個詞仍會引發復雜情緒;盡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浪漫的加密敘事鋪開,但真正理解Blockchain技術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應用的群體依舊只是少數。更不用說USDT、USDC仍以九成市場份額覆蓋拉美,美聯儲利率、美國監管一句話就能收緊閥門,新“貨幣殖民”若隱若現。
在通過之前一文梳理了拉美加密金融支付生態的鏈上全景之后,本文我們將依托Frontera,LATAMcryptoecosystem:LeadingtheNewDigitalEconomy一文,對拉美新興加密行業進行深度、客觀地分析。
我們將從拉美加密生態的全景圖展開,來看Crypto/穩定幣在其中的用例:拉美究竟在用什么方式采用Crypto、又是出于何種目的,以及構成其用例背后的加密項目、社區、投資者。然后通過對拉美主要國家(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秘魯)的梳理,來最后推演拉美穩定幣支付項目的演化路徑。
給大家額外的思考題是:是否EduardoGaleano在書中所詳列的史實所昭示的,與現實的差別只在于,過去是殖民地的銀礦與種植園,今天是每個人的數字錢包;過去靠槍炮與商船,今天靠代碼與節點——但“血管”被切開的角度,依舊指向同一個北方。
雖然過半用戶仍在亞洲,但南美卻是去年增速最快的地區,用戶量幾近翻倍,躍居全球加密采用第三大市場,超越歐洲。在拉美內部,阿根廷與巴西領跑,兩國因不同卻互補的社會經濟因素,成為穩定幣采用的雙引擎。
阿根廷持續的經濟動蕩——多年惡性通脹與嚴格外匯管制——迫使大量民眾轉向Bitcoin、穩定幣等加密資產以求保值。盡管政府推行財政緊縮,通脹仍潛伏肆虐:2024年10月消費者價格同比暴漲193%,雖為年內最低增幅(9月為209%),卻是連續第六個月放緩。即便如此,購買力仍日復一日縮水,Crypto遂成救命稻草,穩定幣在阿根廷金融生態中的地位愈發穩固。高互聯網與移動設備普及率為這一進程提供了技術土壤,使其成為傳統金融的可靠替代。經濟雖動蕩,DeFi、Tokens化、支付項目卻遍地開花。
巴西作為拉美人口最多、最多元的國家,則憑借科技圈的濃厚興趣與初創/金融科技沃土,加密采用率節節攀升。全國移動滲透率居拉美前列,加密應用與數字錢包觸手可及;年輕、懂技術的群體對新事物接受度極高。央行Crypto(CBDC)已上桌,監管框架快馬加鞭,投資環境愈發友好。高校與創新中心紛紛開設Blockchain及加密課程,培育本土人才。加之巴西在拉美金融服務業的龍頭地位,加密資產已逐步融入傳統金融產品,進一步加速普及。
墨西哥的加密采用則主要受僑匯邏輯支配。作為全球最大僑匯接收國之一,每年數十億美元從美國回流,美墨間巨額資金流動讓傳統匯款渠道成本高、速度慢的問題凸顯,加密方案恰好提供更快更便宜的選擇。相較阿根廷,墨西哥宏觀經濟穩定,加密更多被視為便利工具與投資標的,而非抗通脹盾牌。金融科技強勁,驅動采用,但多樣性稍遜,生態仍待成熟。
哥倫比亞的采用水平雖高,卻呈現不同圖景。經濟雖不及阿根廷動蕩,但金融包容需求與僑匯效益驅動著加密社區壯大。大量哥倫比亞人在海外務工,僑匯占GDP比重可觀,加密匯款更快更便宜,自然受到青睞。政府亦在循序漸進地出臺監管,可望為未來采用鋪路。
概言之,拉美加密生態的動態由各國迥異的經濟、技術、社會因素共同塑造。阿根廷與巴西仍是采用雙雄,前者因經濟避險,后者因技術紅利;墨西哥與哥倫比亞則相對低調,聚焦僑匯與金融包容。
四國對比顯示,拉美加密生態呈現差異化格局:
巴西以71個項目、15個活躍社區及強勁的機構興趣領跑,結構完整且多元化。
阿根廷(42個項目)借助經濟困境反而成為創新溫床,尤其在資產Tokens化與DeFi領域;規模雖小,卻憑借韌性與創造力產出高度貼合本土需求的解決方案。
墨西哥擁有21個加密社區,居四國之首,表明采用率快速上升,但項目數量(29)仍偏少。
哥倫比亞僅10個項目、11個社區,處于萌芽階段,亟需更多資本與時間釋放潛力。
多樣性是決定加密生態強度與潛力的核心指標。生態越多元,涵蓋的項目、參與者與技術路線越廣,對監管、經濟或技術突變的抗沖擊力就越強。多樣性帶來持續創新、降低對單一賽道或巨頭的依賴,并分散風險,使系統更健壯;反之則脆弱且轉型遲緩。
社區是拉美加密增長的核心,社區發揮著根本性作用。他們絕非一群對Blockchain感興趣的“散客”,而是一個與地區多元社會經濟深度交織、充滿活力的生態。在這里,激情與生存需求奇妙匯合,形成了獨特的化學反應。社區成員包括用戶、開發者、創業者、投資者、教育者和愛好者,他們協力把技術推向極限,并推動社會變革。
拉美加密社群的真正獨特之處,在于它們的起點:多數源于一群堅信“Crypto能解決本土難題”的熱血個體,從零星小群自發集結,最終成長為影響區域話語權的運動。他們并未止步于布道,而是化身為推動全地區采用的引擎。在傳統金融體系受限或難以觸及的拉美地區,社區充當催化劑:它們普及知識、組織活動、黑客松與工作坊以加速Blockchain落地,甚至為新興公司對接潛在投資者,真正實現了機會的民主化。教育者與意見領袖通過YouTube、Twitter、Telegram免費輸送知識,把原本高墻內的信息拆成大眾可消化的“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版本,完成知識平權。
各國的“推動因素”各不相同:阿根廷社區核心訴求是逃離通脹——加密是生存工具而非潮流;巴西社區更注重創新與DeFi技術的落地;墨西哥、哥倫比亞社區的僑匯與金融包容是主要敘事。布宜諾斯艾利斯、圣保羅、墨西哥城、波哥大已成為區域樞紐,定期舉辦見面會、大會和黑客松,促進人脈與協作。
真正讓社群保持黏性的,是“用”而不是“炒”。在墨西哥與薩爾瓦多,僑匯是家庭經濟的生命線;Crypto把跨國轉賬從“天”縮到“分鐘”,手續費砍到傳統渠道的幾分之一。在銀行觸角未至的偏遠地帶,社群不僅推銷數字資產,更把它當成打通金融包容最后一公里的工具。
協作是另一底色。這些社群不僅在本國深耕,還主動對接全球項目,把新技術、資金與知識引入拉美;同時,區域內跨國聯動頻繁,阿根廷開發者、墨西哥創業者、哥倫比亞設計師共寫代碼、同發Tokens,形成“無國境”創新帶,讓本土生態因互聯而更抗脆弱。
社會影響力同樣顯著。在傳統金融缺口巨大的地區,Crypto被視作賦權利器:存錢、投資、支付均可繞開銀行。眾多社區項目把鏈上透明性用于慈善捐款、用加密支付扶持本地小商戶,讓“技術紅利”直接落到街角雜貨鋪與鄉村學校。
會議與黑客松則是社群的“線下加油站”。LABITCONF(拉美Bitcoin暨Blockchain大會)等老牌峰會每年吸引全球開發者、基金與監管者南下,把拉美從邊緣市場寫入主流議程;各國每月的Meetup與Hackathon繼續孵化新團隊、新用例,讓創新循環保持高速。
當然,熱情背后亦有陰影。監管不確定性是最大攔路虎——各國政策口徑不一,社群倡議常被突然變化的條文打斷。然而,在阿根廷與委內瑞拉等惡性通脹國家,經濟崩潰反而成為最佳演示場:社群用“今天工資到賬立刻換USDT”的鮮活案例,把危機轉化為加密實用性的公開課,韌性可見一斑。
歸根結底,拉美加密社群已深嵌當地社會經濟紋理。他們不僅是愛好者俱樂部,更是技術落地的搬運工、金融缺口的修補匠、區域創新的發動機。隨著社群持續擴張,他們將在全球加密產業的下一幕里扮演更具分量的角色。3.3投資者:為未來注資
風險投資(VC)與各類基金正決定性地塑造加密生態的演進,為最具創新與顛覆性的初創企業提供資金。這些投資者不僅向早期項目注入資本,還憑借戰略經驗與關鍵資源幫助其擴張運營。它們正集體把目光鎖定拉丁美洲:獨特的經濟痛點、加密與Blockchain的飛速滲透,加上本地初創公司拋出的創新方案,共同構成了“下注”理由。過去幾年,a16z、軟銀、紅杉等全球頂級機構已重金押注當地加密項目,賭它們不僅能顛覆傳統金融,還可能改寫其他支柱行業的游戲規則。
本土基金同樣不可或缺。KaszekVentures、Monashees等早期玩家持續給種子輪“輸血”,幫團隊把原型做成可跨區域擴張的產品。然而,經歷2021年的爆炸式增長后,隨著全球加息、流動性收緊,2023年拉美VC進入整合階段。投資總量雖與疫情前持平,但相較2021峰值大幅回落,機構愈發挑剔——只投盈利路徑清晰、能在后續融資冷凍期自帶現金流的“硬”項目。
這一節奏與全球同步:世界VC總量在2021登頂后連跌兩年,2023年不足2021一半,僅與2020持平。但拉美跌幅更劇烈,2023年投資額僅為2021年的25%。原因在于市場體量小、對全球宏觀波動更敏感。盡管如此,資金仍在流入,只是更謹慎;金融科技、電商等“剛需”賽道展現出韌性,證明拉美對風險資本依舊有吸引力。
隨著全球VC市場逐步企穩,拉美有望迎來新一輪資金回潮,尤其那些針對社會與經濟痛點、合規扎實、模式可規;瘮U張的項目將成為“香餑餑”。在更挑剔的資本環境中,只有價值主張最強、監管風險最低、商業模型最經得起壓力測試的團隊,才能拿到通往下一輪的船票。
最后,我們還發現一批傳統公司正將Crypto與Blockchain技術融入自身運營,標志著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步。該類別包括銀行、電商等成熟機構,它們已將加密服務整合進既有業務,以滿足市場對更敏捷、去中心化解決方案的需求。例如:
銀行推出加密資產托管服務,讓客戶能夠安全地存儲和管理數字資產;
電商平臺直接開放Crypto的購買、托管與出售功能,實現“一站式”加密體驗。四、拉美各國的Crypto采用4.1阿根廷
Blockchain正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巴西的每一個角落——從里約熱內盧的海灘到最數字化的貧民窟,Crypto已無處不在。通脹與金融排斥等經濟因素共同推動了這場“無聲革命”:昔日的小眾賽道,如今已成不可阻擋的全民浪潮。
背后的關鍵推手是巴西的加密監管法規。該法于2022年12月頒布、2023年6月正式生效,在拉美具有里程碑意義:巴西央行(BCB)獲權監管虛擬資產服務商,而被認定為證券的Tokens項目則受證監會(CVM)監管。新規不僅保護消費者,也為區域樹立標桿,或加速鄰國跟進制定自己的監管框架。A.社區
巴西加密社區像一臺持續轟鳴的發動機,激情與改變現狀的渴望是燃料。
BlockchainRio:匯聚開發者、企業與愛好者的年度大會,是拉美最重要的鏈上“社交磁場”。
EthereumBrasil:通過黑客松與大型活動為智能合約和DApp注入持續動能。
PraiaBitcoin:把Bitcoin講座搬到海灘,讓加密真正“曬”進日常生活。
當地其他活躍節點:Polygon、Solana、Polkadot等生態也設有葡萄牙語社區,形成多鏈并進的“桑巴節奏”。B.項目
巴西是加密創業的沃土,創意與膽量齊飛。
交易所
MercadoBitcoin:全國最大、拉美標桿,率先打通資產Tokens化,2021年獲軟銀2億美元B輪。
Mynt(BTGPactual):投行巨頭旗下,傳統機構直接下場做零售入口。
資產Tokens化
Liqi:地產、股權、農業初創公司“碎片上鏈”,讓高門檻資產變成100雷亞爾就能買的Tokens。
Amfi:合規Tokens發行平臺,已落地酒店收益權、私募股權等多宗案例。
穩定幣
M^0(M-Zero):多發行人模式的“去中心化加密美元”,合格抵押品即可鑄幣,降低單點風險,目標直指新興市場的“鏈上美聯儲”。
金融解決方案與DeFi
Hashdex:首批加密ETF制造商,BITH11(BitcoinETF)與HASH11(元宇宙ETF)把30萬傳統投資人帶進加密。
Picnic:一站式DeFi入口,聚合收益、質押與保險,界面“巴西版支付寶”。
基礎設施
Parfin:Crypto-as-a-Service,為銀行、券商提供托管、流動性、撮合API,客戶包括Itaú、BTG。
CointraderMonitor:實時價格、深度、套利雷達,本土交易員必備“行情神器”。
AtomicFund:做市商,保證MercadoBitcoin、Foxbit等本地交易所深度。
ArthurMining:水電+太陽能礦場,PUE<1.05,ESG敘事拉滿。C.投資者
Canary:2億美元早期基金,投出Hashdex、Liqi、Picnic。
Monashees:拉美老牌VC,重倉DeFi與Blockchain基礎設施。
ValorCapitalGroup:專注跨境fintech,把美國LP的“長錢”帶進巴西鏈上世界。D.傳統企業進場
巴西傳統企業之所以積極擁抱Crypto,既有戰略考量,也受市場驅動,這使其在區域內獨樹一幟。一方面,加密資產為雷亞爾持續貶值提供了對沖工具,豐富了投資選項;另一方面,盡管監管框架仍在完善,巴西對金融創新的開放態度已顯著降低企業的合規風險。這種寬松環境讓傳統公司得以順勢擴展服務、吸引精通技術的新客群,并在數字化競爭中搶占先機。加之巴西商界素來崇尚創新與快速試錯的文化,Crypto的集成不僅可行,更被視為提升競爭力的戰略必選項。
這一趨勢的典型案例如下:
XPInvestimentos:作為巴西最大的券商之一,XP已上線Crypto相關服務,彰顯傳統金融機構對加密資產的整合。
Nubank:巴西最大數字銀行推出Crypto買賣功能,標志著加密服務正式融入傳統銀行體系。
MercadoLibre:這家拉美電商巨頭在其支付平臺集成Crypto功能,讓數千萬用戶觸手可及地進入加密世界。
BTGPactual:巴西頂級投行之一,先后推出交易所、加密投資基金等產品,凸顯其在本地市場的重要地位。E.挑戰與機遇
巴西加密生態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便是監管框架與財稅細則的最終落地——一旦政策過于嚴苛,可能束縛企業手腳、冷卻資本熱情。然而,這同樣是一次“化危為機”的窗口:巴西有望借此打造一套既鼓勵創新、又保護消費者的成熟法規。最具看點的舉措當屬央行Crypto(CBDC)項目DREX。若能順利推出,它將通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包容性和系統效率,為巴西經濟注入新動能;也將使巴西在拉美率先擁有標桿性CBDC,為鄰國提供可復制的“巴西模板”。F.未來展望
巴西具備成為全球加密樞紐的所有要素:活力四射的社區、層出不窮的創新項目,以及開放且漸進的監管框架,正合力推動該國引領拉美下一波金融變革。Liqi、M^0等本土案例不僅展現了巴西擁抱新興技術的能力,更證明其創新足以產生全球回響。隨著法規落地、項目成熟,巴西有望在去中心化金融的進化中占據C位,不止重塑本國經濟,也將深刻影響世界加密版圖。4.3哥倫比亞
墨西哥正在崛起為拉美加密版圖的關鍵角色。憑借龐大人口與區域經濟影響力,該國加密采用與Blockchain創新顯著提速;金融科技的躍升、創業文化的活躍,以及日益高漲的接受度,共同促使墨西哥成為加密蓬勃發展的熱土。A.社區
墨西哥加密社區是整條生態的脊梁,提供協作、教育與人脈空間。它們通過活動、黑客松和工作坊不僅傳道授業,更激發創新。最具聲量的群體包括:
ETHMexico:聚焦Ethereum與去中心化應用,舉辦大型黑客松和峰會,匯聚開發者、投資人和愛好者,助推本土項目成長。
FruteroClub:主打社交+教育,用輕松場景降低加密認知門檻,讓新手在聊天中學會用錢包。
H.E.R.DAOMexico:致力于提升女性在加密領域的參與度,通過內部黑客松與工作坊組隊做項目,并選送優秀成果參加更大舞臺。B.項目
墨西哥同樣擁有一批重塑數字經濟的平臺和方案:
Bitso,是拉丁美洲領先的Crypto交易平臺,成立于2014年,總部位于墨西哥,業務覆蓋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哥倫比亞等8個國家,人稱“拉美Coinbase”。截至2025年,其用戶量超900萬,服務包括個人和企業客戶,是拉美首家加密獨角獸企業(估值22億美元)。公司使命是通過Blockchain技術推動金融普惠,構建無國界金融生態。
C端支持100+種Crypto交易,法幣MXN、BRL、ARS、USD通過SPEI/PIX/ACH秒級出入金
B端BitsoBusiness為1,900家企業提供穩定幣收付、批量薪資及API結算,零本地牌照可接入拉美,旗艦產品BitsoTransfer用Ripple網絡+穩定幣跨境匯款,到賬秒級、費用比SWIFT低50%;
推出墨西哥比索穩定幣MXNB,巴西雷納爾穩定幣BRL1,解決本地法幣兌換問題;
通過PaywithBitso系統支持Crypto支付,集成線下POS機、電商平臺、數字娛樂平臺、訂閱公司等。
2021年C輪獲TigerGlobal,Coatue,Paradigm等2.5億美元,估值22億美元。持有直布羅陀與墨西哥雙監管牌照,500人團隊遍布35國,既是散戶買幣入口,也是跨國企業打通拉美穩定幣支付的基礎設施。
Bando:新興協議,專注鏈上支付,用去中心化金融方案降低大眾進入門檻。
TheEthereans:NFT藝術團隊,在Ethereum上發行限量數字藏品,已吸引藝術圈與科技圈雙重關注。
Kardashevbtc:大型礦企,以可持續與能效為核心,在墨西哥打造綠色算力基地。C.投資者
隨著金融科技與Blockchain需求激增,本地及國際風投紛紛押注墨西哥:
AngelVenturesMexico:聚焦高成長科技/金融科技初創,積極布局加密賽道,助力企業搶占數字市場先機。
Cometa:秉持長期主義,投資構建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的加密團隊,推動國家級金融基建升級。D.挑戰與機遇
盡管增長迅猛,墨西哥仍面臨顯著挑戰。監管缺位是最大障礙:相比鄰國雖顯寬松,但政策不確定性仍讓創業者與投資機構舉棋不定。當局對加密資產持“邊走邊看”的謹慎態度,使傳統機構遲遲不敢入場,進而拖慢創新節奏,并削弱國際玩家落地意愿。加之機構投資者對風險溢價的要求居高不下,新項目的資本管道依舊受限。
但機會同樣巨大。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年輕人口結構優越、金融科技生態火熱,為加密普及奠定肥沃土壤。傳統支付與匯兌體系難以覆蓋全部人群,催生對替代方案的巨大需求——其中僑匯更是頭號場景。當前墨西哥加密滲透率仍落后于阿根廷、巴西,而經濟總量卻居區域第二,這意味著只要政策明朗,增長空間將呈倍數級釋放。F.未來展望
盡管距離“區域加密樞紐”仍有長路,墨西哥的前景依舊光明。若能出臺清晰且友好的監管框架,便可吸引更多投資者與項目落地,逐步確立自己在拉美加密生態中的關鍵地位;假以時日,有望領跑全區域的Crypto采用與創新浪潮。
然而,現實障礙不容忽視:市場高波動性、政策不確定性,以及部分人口數字技能不足,都是墨西哥必須跨越的欄桿。能否妥善化解這些挑戰,將決定該國最終能否躋身拉丁美洲的加密創新中心。4.5秘魯
秘魯在拉美加密資產接收價值最高的國家中位列第七,同時是該地區增長第三快的加密市場。憑借監管進展、技術整合以及公眾對Bitcoin等數字資產日益濃厚的興趣,秘魯已穩居美洲最具前景的市場之一。主要里程碑包括:
監管下的互操作性:在秘魯中央儲備銀行(BCRP)與電子清算所(CCE)的主導下,本地及外國金融科技公司(包括Lemon)得以與秘魯金融體系實現對接。
金融科技滲透率提升:2024年金融科技公司數量較2023年增長20%,從288家增至346家。
直至2024年中,市場才迎來爆發式采用,加密應用下載量較上半年翻番,由此帶來一波新用戶涌入市場進行加密資產交易。A.采用率提升的原因
是什么促成了這波突如其來的采用激增?正是2024年9月“互操作性”獲批。自那一刻起,秘魯在轉賬筆數以及本地與外資機構參與度兩方面均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便包括像Lemon這樣的“雙幣種錢包”,它讓索爾與Crypto得以共存。Lemon借助互操作性的落地,向秘魯市場拋出前所未有的價值主張:
這一進展不僅簡化了加密資產的準入門檻,更直觀暴露出秘魯民眾對加密資產巨大的潛在需求。此前,這片市場幾乎由經驗豐富的玩家壟斷,他們大多通過P2P(點對點)平臺迂回交易;ゲ僮餍缘牡絹頀咔辶瞬捎谜系K,使得眾多因2024年3月Bitcoin歷史高點而錯失買入機會的秘魯人,得以在當年后續幾輪高點中重新上車。
在Lemon,這股激增的熱情被2024年12月Bitcoin突破10萬美元時的歷史紀錄所印證:當月獨立用戶數量與Bitcoin購買量均創下平臺在秘魯的峰值。塑造2024年秘魯加密生態的另一關鍵現象是Worldcoin(WLD)的崛起。
該項目主要吸引了熱衷新技術的人群,并凸顯出市場對“用戶友好型工具”的巨大需求——這類工具需能將加密資產無縫融入日常金融活動。
其熱度之高,以至于2024年在Lemon存入WLD的秘魯用戶中,有1/4同時也持有Bitcoin;而更常見的行為則是把WLD直接兌換成索爾或通過App掃碼支付。對新興技術的興趣與更便捷的生態準入相結合,催生了這場“完美風暴”,或將使秘魯成為拉丁美洲下一個重量級玩家。B.監管動向2024
2013年1月,《第29985號法》頒布,在全國范圍內將電子貨幣視為金融普惠工具,對其基本特征進行規范。該法明確了電子貨幣的發行指引、界定獲授權主體,并確立適用于“電子貨幣發行公司”(EEDE)這一非金融機構的監管與監督框架。
2022年,秘魯中央儲備銀行(BCRP)通過“互操作性戰略”推動數字支付的大規模采用,該戰略分四個階段、不同范圍實施。前三個階段通過《支付服務互操作性條例》(BCRP第0024-2022號通知)落地,針對服務商、協議及支付系統。
2023年7月,BCRP修訂《互操作性條例》(第0013-2023號通知),為專注電子貨幣的第三階段主體設定完成時限,強制要求數字錢包、即時轉賬及二維碼支付實現互操作。得益于此,Lemon現已在秘魯為用戶提供完全互操作的功能,使其能夠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無縫獲取索爾,并在法幣與加密生態之間順暢操作。
在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領域,2024年7月30日頒布的SBS第02648-2024號決議,強化了反*洗*錢與反恐怖融資措施。該法規適用于已被正式列為“義務主體”并受金融情報機構監管的VASP——相關地位通過利馬《最高法令第006-2023-JUS號》予以確認。五、拉美加密項目的演進思路
目前依然還很早期,就像Dune報告所示:
交易所仍是核心金融基礎設施。它們支撐著整個拉美的散戶采用、機構活動和跨境價值轉移:2021–2024年年度流量激增9倍,達270億美元。Ethereum用于大額結算,Tron用于低成本USDT支付,Solana與Polygon則承載不斷擴大的散戶流量。
穩定幣是拉美鏈上經濟的脊梁。支付應用與穩定幣是區域的產品—市場契合點,傳統金融體系信任缺失與經濟危機催生了需求。2025年7月,USDT與USDC占所追蹤交易所成交量的90%以上。同時,本幣錨定穩定幣也在崛起:BRL穩定幣成交量同比+660%,MXN穩定幣同比+1,100倍,成為國內支付新工具。
支付應用正進化為“加密原生數字銀行”。加密已成為后臺基礎設施,支付與儲蓄需求強勁。Picnic、Exa、BlindPay等平臺把穩定幣余額、儲蓄和現實世界消費整合進一個界面。無論是否有銀行賬戶,年輕、移動優先的用戶群體越來越多地用加密滿足日常金融需求。六、寫在最后
拉丁美洲的Crypto生態已不再是“新生現象”,而是一股正在重寫金融規則的不可逆力量。經濟動蕩、監管真空與創新活力三重共振,使這片大陸成為全球加密版圖中最富戲劇性與實驗性的戰場。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四國率先突圍,各自上演“鏈上資本再分配”的實況劇:舊財富被重新定價,新機會野蠻生長。
盡管監管是拉美房間里的大象,但是正因如此,機會無處不在。本土初創企業乘勢而起,專攻金融包容、跨境匯款、通脹對沖等區域痛點,用穩定幣、DeFi、鏈上征信等產品把“銀行網點”直接塞進用戶手機。只要手機有電,拉美民眾就能繞過傳統金融的層層關卡,完成儲蓄、借貸、投資、匯款的全套動作。
盡管前路多艱。經濟波動、政局不穩、貨幣貶值像定時炸彈;加密教育缺失更把大規模采用攔在門外,許多人仍把Blockchain等同于“快速致富”或“快速破產”的輪盤。但未來依然光明。拉美擁有全球最年輕、最懂技術的人口結構之一,創業生態以兩位數速度擴張,是天然的創新溫室。只要監管框架演進得當,這片大陸完全有機會跳過傳統金融的“舊版本”,直接躍遷到加密經濟的“最新版”。
巴西已證明:清晰規則=機構資金+合規創新;阿根廷正處新政府擁抱行業的蜜月窗口,若及時立法,可鞏固區域龍頭;墨西哥一旦監管明朗,龐大的僑匯需求與金融科技積淀將瞬間放大鏈上流量;哥倫比亞則需先跨過技術與監管雙重門檻,才能把潛力變現。
拉美絕非單純的“新興市場”,而是一座等待噴發的火山。增長空間巨大,但欲乘勢而上者必須快速、敏捷,并做好在不確定中穿行的準備:跨越監管壁壘、教育大眾、用貼合區域痛點的創新方案贏得用戶,才能在這場鏈上資本再分配中留在牌桌,而非淪為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