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發幣了 都去上市吧
近日,Bitget旗下的公鏈項目Morph宣布取消原計劃的新Tokens發行,轉而直接采用BGB(Bitget平臺幣)作為公鏈Tokens。
這一舉動讓市場頗感意外。引發之前購買NFT或者節點的用戶大規模維權:
但是我們加密行業,業務完全可以慢慢做嘛!
個人覺得背后真正的原因很現實:發幣不賺錢了。
在2021年牛市,動輒一個新Tokens就能帶來上億美元融資,但如今情況已大不相同。
流動性不足,新幣上線容易“高開低走”;
市場審美疲勞,散戶對“新幣敘事”興趣減弱;
機構更傾向于可持續的退出方式。
相比之下,IPO(上市)已經成為更有效的資本工具。
比如:
Bullish通過美股IPO募資11億美元,上市首日市值一度接近百億美元;
這個估值,遠遠超過了多數交易所平臺幣的市值,包括OKB(四十億市值)和BGB(五十億市值)。
這說明:資本市場的認可度和退出效率,已經超越了單純的發幣模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Bitget如果未來也走上市道路,其實并不意外。
Morph公鏈選擇用BGB,而不是發行新幣,本身就釋放了一個信號:BGB可以像BNB和OKX一樣從交易所業務剝離,成為公鏈功能Tokens,為上市掃除障礙。
過去我們說“山寨季”,總是盯著鏈上小幣的暴漲暴跌。但未來,山寨季很可能會發生在美股市場:
現在加密的韭菜經過多輪洗禮,已經很精了,遠不如股票用戶信仰堅定(人傻錢多)。
換句話說,下一波狂歡,未必發生在鏈上,可能直接發生在納斯達克和紐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