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性“詛咒” 會成為Bitcoin的噩夢嗎?
8月中旬以來,Bitcoin的抱團共識開始出現裂痕。一方面,長期投資者陸續獲利了結,致使已實現收益規模持續擴大;另一方面,ETF及上市財庫公司囤積Bitcoin的步伐明顯放緩,增量資金的流入大幅萎縮。更令人擔憂的是,歷史數據顯示,過去14年中9月是Bitcoin唯一平均回報率為負的月份,當前資金面疲軟與季節性利空形成共振,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悲觀預期。
實際上,Crypto歷來在九月份表現疲軟并非偶然,這一趨勢與美股的傳統季節性低迷高度吻合。歷史數據顯示,自1950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在九月的平均回報率為負(約-0.5%),是全年中唯一平均收益為負的月份。這一跨市場的關聯性表明,Crypto可能同樣受到季節性資金流動與避險情緒的影響,使得九月成為投資者需格外警惕的時期。
近期,美聯儲降息窗口即將開啟之際,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的30年期國債出現大幅下跌,引發市場廣泛擔憂。這一現象表明,投資者對長期通脹持續上行及財政可持續性的憂慮正在迅速發酵。它不僅反映出央行政策獨立性的承壓,也揭示了政府債務規模擴張與利率上升之間可能形成的惡性循環風險。若收益率持續走高,將推高全社會融資成本,抑制經濟復蘇動能,并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