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世界近期的思考:股票Tokens化熱潮 老DeFi擴張新地圖
作者:陳默來源:X,@cmdefiDeFi未來展望(近一個月發生的變化總結)
監管松綁
龍頭的馬太效應將逐漸增強
美股上鏈為DeFi提供新動能
監管松綁:SEC圓桌會提出DeFi與美國精神,對DeFi行業意義重大,從發言稿內容上來說,首先明確了Blockchain和DeFi本質價值,這是一種立場上的認可。行動上對上一屆政府監管方式進行批評,明確表態:礦工、驗證者、質押服務提供者不構成證券行為(但尚未形成正式法律,仍需進一步立法或規則制定)。將開發加密軟件的工程師視為“經紀人”,這是一種不合理的監管擴張。SEC正在探索是否應出臺新規或提供指引,推動友好的監管框架,使機構參與鏈上交易時能夠合法合規。
DeFi龍頭的馬太效應:從DeFi這個賽道來看,已經過了野蠻生長時期,頭部的藍籌逐漸發展成熟,加上鏈上項目特有的“時間沉淀價值”屬性,資金逐漸向經歷過時間考驗、有盈利能力、有協議金庫的項目聚攏,而新項目想建立這樣的優勢則需要至少1-2個周期的時間,用戶的容忍度在降低,風險偏好在降低,不像DeFiSummer時期那樣大家愿意陪伴協議成長、試錯。這是目前的市場狀態。
美股上鏈:這是近期最火熱的話題之一,我個人持樂觀態度。首先這個賽道以前也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不堪,LUNA時期我深度參與了Mirror的品牌建設,產品測試,當年Mirror的美股合成資產市場,流動性已經能夠滿足中小型交易的需求,但當年面臨的是嚴格的監管問題和基礎設施的不成熟,然而這兩個問題在今天都有了質的改變。另外從需求端來說,市場普遍的聲音是與鏈下合規市場相比,用戶沒有動力到鏈上交易美股,實際上這個問題跟你在Binance購買BTC/購買BTCETF/鏈上購買BTC,三者的關系類似,鏈上購買者的畫像由以下幾點構成:
不愿意/不滿足條件進行開戶或KYC的用戶
有鏈上抵押借貸、流動性Mining、杠桿交易等需求的用戶
當股票Tokens化成為一種通用ERC20token,它會成為一種新的主流資產進入到DeFi基礎設施當中,最直接的比如進入借貸市場作為抵押品、進入dex流動性Mining等等。這將為主流DeFi項目提供額外的TVL、用戶、交易量的增長。
DeFi.01
Tron宣布通過反向收購SRM的方式進入美國公開市場,SRM將更名為TronInc.,并計劃通過私募投資獲得1億美元,用于購買TronTokens(TRX)
之前Ethereum生態的機構聯合反向收購了美股上市公司SharpLinkGaming,籌集資金購買ETH作為戰略儲備
擴展了融資渠道,作為上市公司可以更容易通過發行股票或債券籌集資金。
對于鏈上資產來說,減少了傳統金融市場進入的摩擦,兩個市場的通道變得更加順暢。
總體來說,我個人對”幣股合一”概念對Crypto的影響更偏向正面,至少對鏈上資產來說沒有帶來不利因素,在Web3101節目中聽到了LiuFeng和Mingdao兩位老師的討論也有所啟發,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是未來如果這些上市公司購買來的”儲備資產”可以用于生態建設和套娃,那可能會產生1+1>2的效果,比如把ETH投入DeFi協議中,既套了一層TVL,也獲得了收益。未來如果像Aave這種大型協議也走幣股合一這條路,那么對應用的成長其助推作用是巨大的,真正變成“超級應用”。風險層面與微策略一樣,帶有Ponzi色彩的手段,目前歸類為系統性風險了。
DeFi.02
LiquidityHub:將資產集中管理,在每個L1或L2至少部署一個LiquidityHub,解決資本碎片化,提高流動性利用率。
這個動作會分兩個階段,當下的話是解決同一個網絡中建立不同市場導致流動性割裂的問題,比如在Ethereum上,現在有CoreMarket、PrimeMarket、EtherFiMarket,有了LiquidityHub以后,同一個網絡的資產會集中管理,這樣就沒有新增市場的摩擦,以及流動性割裂的效率低下。
未來的終極版本是跨網絡的集中管理,但這個改變就必須依賴一個第三方跨鏈設施,目前Aave采用最多的是ChainlinkCCIP,這會最大化提升效率,是傳統借貸模式的完全體,但也會引入一層跨鏈風險。
Spokes:Spokes是AaveV4的借貸入口點,連接LiquidityHub配合使用,提供定制化借貸功能。可設置獨立規則和風險參數。
解決的核心問題:
資本碎片化
靈活性提升一個級別
總體來說,V4的升級第一步的提升屬于是體驗上的,質變是后面全鏈的那一步,估計這也可能是傳統借貸模式的最終版了。跨鏈這里大概率Aave還是會選擇ChainlinkCCIP,Chainlink已經在無形中慢慢深透到DeFi最底層了。
DeFi.03
aTokens進入Umbrella模塊:獲得利息+安全獎勵雙重激勵,但需要承擔對應資產的壞賬風險,風險承擔是隔離的,比如aUSDC只負責USDC市場的壞賬。
自動覆蓋壞賬:不再依賴治理投票介入,一旦出現資產虧空,系統會自動檢測鏈上數據并啟動燒毀機制,通過燒毀被質押的資產來覆蓋壞賬。
初級損失保護機制:風險緩沖層,在某個資產池發生壞賬時,優先由AaveDAO自有資金進行賠付,只有在超出這個額度之后,才會開始對用戶質押的資產進行削減(Slashing)。比如USDT池設置了100,000USDT的DAO擔保額度,壞賬先由協議資金覆蓋,超出部分才由質押者承擔。
原來的stkAAVE/stkABPT會暫時保留,等待規模達成后停用。
DeFi.05 Kraken部署Tokens化股票到INK鏈的預期
目前這是能看到帶動INK鏈最好的一個路徑,并且joseph入職INK生態,能看到INK的動作還是在向前走的,需要一些時間,我個人會持續關注這個生態。DeFi.06 infiniFi上線與Ethena互動
時間乘數機制:通過鼓勵用戶鎖定存款來提高收益和治理權重。用戶存入USDC等抵押資產后可鑄造出iUSD等收益憑證,若選擇將這份憑證鎖定一段時間,則可獲得更高的收益分配和投票權重,即存款鎖定時間越長,收益乘數和治理影響力越大。
“梯度化”系統運作:InfiniFi利用DeFi工具將存款自動分散在不同期限的收益資產上,形成一種“梯隊”結構。簡單來說就是把短期存款存入高流動性協議,比如Aave即存即取的借貸市場,把鎖定的長期存款,分配到能夠鎖倉或者與期限掛鉤的高收益場所。中間也能加動態優化的策略,根據鎖定時間來優化收益。
安全緩沖資金池:InfiniFi會預留一部分資產收益進入安全緩沖池,用于在收益虧損或資產價值波動時吸收損失。同時設置了應急干預角色,關鍵時刻能夠進行“熔斷”“暫停”等操作。
一種“分層”理財的產品,把銀行的定期存款模式搬到了鏈上,在DeFi早期印象中也出現過類似項目,但那個APR動輒幾百幾千的環境中,太難生存,在這個周期或許會不一樣,目前沒有存款,在關注。
DeFi.07 EulerSwap的交易量已經累計7億美金
Euler從V2開始采用了rEUL的鎖定線性激勵策略,實現了TVL上的重啟,開發能力也非常在線,EulerSwap是一個結合了自身借貸系統的UniV4Hooks,釋放借貸流動性來捕捉dex交易,目前的交易量捕捉還不錯,但這個體量帶來的收入還不是很大,如果TVL增量能繼續提升,EulerSwap的量也可能持續增長,這是一個可觀察的點。EUL二級市場的價格已經做出反應,很多DeFiOG開始認同這項創新。后續會持續關注和分享數據變化。
DeFi.08 GammaSwap通過期權對沖IL的方案即將上線
這個項目跟過一段時間,也看過Devin寫的不少文章,理論上我覺得這個對沖方案是有可行性的,關鍵在于具體落地的推行和規模,在關注中。DeFi.09 SiloV2回歸部署到Ethereum主網,并支持PendleLP借貸
Silo是最開始做隔離市場借貸的幾個項目之一,這次更新最大的亮點是第一個支持了PendleLP的借貸,Pendle的老農們又有新的套娃場所了,目前量還沒起來。另外SiloV2也推了ManagedVaults,簡單說就是將流動性在不同的隔離市場之間移動,以為放貸者提供最大化的收益,這種智能分配機制逐漸成為市場的標配了
DeFi.12 Base創始人表示未來可以在Coinbase上交易所有Base鏈資產
Ethena.02 Ethena生態項目Ethereal上線測試網
Ethereal相當于基于Ethena生態的”Hyperliquid”,是擴展USDe應用場景的重要一環,雖然Hyperliquid未必能被復制,但Perpsdex的風已經吹起來,預期不會太差,至少要對USDe和ENA是一個正向促進。
Ethena.03 Converge流動性中心Terminal開啟預存款
Terminal是Converge鏈的dex,專注于推廣USDe的使用和機構資產交易。
Terminal內部會主要以sUSDe來構建流動性,創建更多的sUSDepair,目標非常明確也是擴大USDe穩定幣的使用。
目前預存款吸收了56M左右,還算比較好的成績。
Ethena整套穩定幣版圖的規劃和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就是盡可能擴大USDe在鏈上的使用和滲透,戰略上非常正確,未來看的就是實際的增長了。
Sky.02 SKYtoken質押獎勵上線
質押SKYtoken獲得USDS獎勵
獎勵來源協議收入,由治理投票控制
未來可能引入更多獎勵,比如subDAO的Tok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