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公鏈之爭:MegaETH 與 Monad 的對比與未來展望
前言
近期Blankless的一期關于MegaETHvsMonad的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qZbLyHPErg) 中LeiYang和KeoneHon的討論引發了大家的廣泛熱議,其中關于Fullnode的定義更是引得無數媒體討論。
本文將為大家梳理關于MegaETHvsMonad的來龍去脈,并分別對他們進行相關介紹分析以及對他們的看法。
MonadBFT:簡單理解為上述并行執行的共識機制,相比傳統的拜占庭共識機制會更高效。
延遲執行:傳統的交易上鏈流程為1)Node先將交易執行完成2)驗證Node對交易進行共識上鏈,這一流程中的性能瓶頸主要在于執行部分。而延遲執行可以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先驗證再執行交易,大幅提升交易上鏈的效率。
MonadDB:對大多數Ethereum客戶端使用的數據庫進行創新,提高狀態訪問效率,以更好地支持交易的并行執行。
同樣不可忽視的還有Monad社區,三大吉祥物、獨特的社區口號和Meme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品牌形象。與其他項目不同,Monad不依賴任務平臺或測試網Node來進行營銷,而是通過豐富的社區活動、創作大賽和小游戲等形式與用戶互動。
因此,Monad的優勢有以下三點:
突破Ethereum架構瓶頸:Monad不受限于Ethereum原有的設計,能夠在保持EVM兼容性的同時,進行底層優化,使得消費級硬件也能參與網絡。
EVM兼容性:Monad可以直接利用現有的EVM生態,幫助開發者更輕松地遷移和構建DApp。
社區活躍度高:Monad已積累了一批忠實的社區用戶,良好的社區文化為生態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但Monad當前的驗證Node數量相比于Ethereum的Node數量仍很少,約200-300個。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規模擴展可能對其并行處理能力和網絡一致性提出新的挑戰。當Node數量進一步增加時,Monad是否還能繼續保持其高性能,其性能提升效果如何仍有待驗證。
總結與評價
MegaETH和Monad各自通過不同的路徑推動Blockchain網絡的優化與發展。MegaETH通過Node專業化和現有架構的優化,保持了Ethereum的Decentralization基礎,并在性能上實現了顯著提升。Monad則在保證Decentralization的前提下通過對底層架構的優化,降低硬件門檻,并為社區提供了高效的開發體驗。
因此對于MegaETH和Monad孰強孰弱,EurekaPartners認為目前并不能妄下斷論。一來兩者的角度并不相同,MegaETH追求極致性能,Monad致力于保持Decentralization并降低用戶門檻,二來兩者的路線也完全不同,MegaETH是Layer2,Monad是Layer1。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所追求的高性能公鏈賽道會是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當前的基礎設施效率低、成本高一直被大家所詬病,且限制了很多有高頻交互需求的DApp進入,而未來高性能公鏈的到來與完善將會逐漸補足這一短板,讓整個行業生態更加蓬勃發展。